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容量三年倍增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计划》)。明确到2027年底,全国将建设充电设施2800万个,提供公共充电能力超过3亿千瓦,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倍增,备受关注。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规模快速发展阶段。今年前9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1124.3万辆和112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2%和34.9%。这意味着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4000万辆。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尽管近年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迅速,但仍存在公共充电网络布局不均匀、设施功能结构有待优化、居民小区服务供给不足、供电保障有待加强、运营管理质量和效率有待解决等问题。以公共充电为例,目前全国平均电量仅为45.5千瓦,无法有效满足节假日度假、城市热点等能源快速补充场景的充电需求。充电设施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关键支撑,其服务能力不仅直接影响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消费者的信任度,也间接影响潜在消费者的购买信任。解决充电问题,既要加快充电设施建设,提高充电效率,更需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针对城市、城际、农村充电网络差异化能源补给需求,《方案》实行分类政策,提出建设以快速充电为主体、慢速充电为补充、大功率充电为有益补充的城市公共充电网络,加快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更新改造,进一步延伸农村充电网络,加大农村充电需求保障力度。 “春节期间的Pag-uwi”。特别是在主要城市和高速公路服务区,高等级公路的规划和建设h-power充电设施应加快建设,这将大大提升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体验。 《规划》在注重政策措施有效性的同时,也强调创新。 《方案》提出扩大车网联通试点范围,在价格政策、市场化机制、应用场景等方面不断探索变革。车网连接作为一种新模式、新业态,利用充换电设施将新能源汽车接入供电网络。通过安排智能合理的充电和双向充放电,可以有效发挥新能源汽车作为灵活储能来源的监管潜力,让新能源车主通过“卖电”赚钱,从而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当然,“建造良好”并不意味着“使用良好”。 《方案》亮点明确要求提升服务质量通过优化站内环境、规范充电标准、公布价格、完善运营维护流程,提高公共充电站效率。等措施有效提升用户的充电体验。深化政府设施监测服务平台功能建设,不定期对充电站和运营商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健全评价结果使用机制。 《方案》提出,研究推广运营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维”的居民小区充电设施“统一建设、统一服务”模式,实现居民小区充电桩“共建、统一管理、可持续”的长效机制。 《规划》还要求将设施接入需求纳入配电网规划,重点关注城区、公路服务区、交通枢纽、城镇聚集区、老旧小区等。开展台湾地区配电网框架优化、增容等建设改造,解决电网结构薄弱、供电能力低等问题。推广智能有序充电应用,提高电网高渗透负荷场景的承载能力和调节能力。表明,设施充电服务能力“三年翻一番”不仅仅是桩数量的翻倍,更是充电设施从过去的“配套工程”向“普能工程”的转变。要想再接再厉,我国新能源汽车取得的成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先进的基础设施布局。支持这一布局的是强大的电网供电和配电能力。设施“三年翻一番”充电服务能力不仅将提高充电效率、优化服务质量、创新产业生态,进一步提振消费者信心,促进我国电动汽车更广泛的购买和使用,也将为企业带来新的投资机会,强化我们在新能源汽车和电能供应领域的领先优势。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杨中阳)
(编辑:王巨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