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子盖成了漂亮房子,老房子改成了好房子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10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住房城市建设发展高质量成就。住建部部长倪虹表示,五年来,人民群众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城市建设领域转型升级不断深化。 “十四五”期间已交付已售及难交付住房超过750万套。 “十四五”期间,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紧紧抓住“保障住房”这一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基础,顺应市场与保障一体化,采取了多项举措多方面着力改善民生。努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住房。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表示,在制度上,充分考虑保障事项实际情况的差异,对公租房、保障性住房、分配型住房等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以及分配型住房和分配型住房保障体系,对新公民、青年等各类群体的住房保障体系进行了相应修缮。在办法上,我们坚持财政补贴和实物保障相结合,按需开发、按需购买保障性住房,按需出租、出售经济适用住房。 “十四五”期间,各类保障性住房、城中村、危房修缮等超过1100万套(室)新建和修建城镇住房,惠及人口超过3000万人。满足多样化、改善型住房需求。对居民购房的政策支持持续加大,包括降低住房公积金和商业银行缴存比例和利率、为居民“卖旧买新”巴哈伊提供退税支持、降低税率、取消普通和非普通住房标准等。各地还根据城市政策出台了购房补贴等不同优惠政策,降低居民购房成本。 “十四五”期间,全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累计面积约50亿平方米。与此同时,现有住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有15个省份二手房交易量较大超过新房。切实保障购房者合法权益。我们大力推进房屋交付保障任务,坚决打好房屋交付保障攻坚战,防止违法违规、损害群众利益的企业“逃逸”、泥透。截至目前,全国已交付已售难住房已超过750万套。老旧小区修缮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十四五”期间,全国改造旧城社区超过24万个,惠及超过4000万户家庭、1.1亿居民。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秦怀祥表示,改造适龄无障碍社区5.6万个,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场所超过2800万平方米新增照顾成人和儿童的社区服务设施6.4万个。安全、舒适、绿色、智能的家居,承载着万千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洪说:“今天的新规定要求新房要建漂亮的房子。同时,我们也在研究想办法把旧房子很多房子一起改。” “十四五”期间已有70多个城市开展了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一方面,从保护变为逃避保护。水、热、电、气等基础设施更新消费产业,更多国民经济为人民服务。以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化为路径,建筑业产业结构不断深化,施工技术显着提升,综合实力显着增强。内置的GS、市政道路7.9万公里、城市列车列车3429公里、铁路约1.6万公里、高速公路约29万公里以及各类水利、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老旧社区改造,城乡面貌和人文环境的变化。住房房地产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房地产开发新模式,完善住房供给体系,改革和完善房地产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制度,建立人、房、地、钱要素相结合的新机制。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董建国介绍,住建部会同有关部门,坚持优化市场配置与政府保障相结合,坚持防范风险、加强监管、协调创新。发展模式,坚持顶层设计和因城施策相结合,坚持合理控制增量、优化调整存量、注重提高质量,加快构建房地产开发新模式——在建立衔接机制方面,纳加尔增加落实年度住房发展计划,目前正在积极谋划、科研研判,制定“十五五”规划 住房开发计划。在改革完善房地产开发、融资、销售制度方面,我国建立了城市融资协调机制。目前,全国“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成本超过7万亿元;现房销售旺盛,促进良好,确保“所见即所得”,开始规避交付风险;如果预售不断执行,预售资金管理以此为标准,有效保护家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住房和城乡建设博弈在技术应用方面有着广泛的情况。李小龙介绍,“十四五”期间,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不断结合和完善世界领先技术,以“卡脖子”技术为重点,努力推进惠民实用技术应用,实现了以人为本、搬迁总目标,并且有很多领域取得了领先。新技术正在加速突破。围绕切割科技、改善民生、工程需求,实施重大研发项目,建立一批科技创新平台,攻克了多项难题。大跨度、大空间、复杂结构、绿色低碳、智能建筑、城市供水等技术问题。新材料不断涌现,新设备迭代升级,新应用得到良好赋能。例如,基于城市运行和城市运行服务的“城市大脑”模型信息和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帮助决策指挥、科学预警,实现为政府“一站式服务”、为城市运行服务“一站式管理”。我国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平稳发展期,城市发展从大规模扩张高度阶段转向注重提质增效阶段。洪表示,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制定实施“十五五”规划,努力建设现代、生活、美丽、韧性、文明的现代化城市。和智者,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