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城市停车场内部空空荡荡,沦为装饰品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停车难是城市管理中的通病,也是长期存在的“城市病”。记者近日在江苏、安徽、贵州等地采访发现,为了应对汽车保有量带来的停车位不足的问题,不少商场、住宅区都引进了机械停车库。但在实际应用中,此类设施普遍面临“使用难、拆难”的尴尬局面。车主抱怨实用性差、体验差。今年8月,西区某小区,因机械车位比例高、车位狭窄难用,近百名准住户多次被集体要求前往售楼部维权。s。 “卖房子时说有少量机械车位,现在发现90%以上都是”、“1.9米的车位不能停2米宽的车”……业主反映,小区C、D区总户数为2426户,但机械车位多为2373个,宽度不够,他们要求开发商纠正车位或检查。记者采访发现,这种类型的二层升降行走机械停车场依靠链条和轨道。原来只能停3辆车的土地上可以停5辆车。但现实中,大多只有一楼用于日常使用,二楼则闲置较多。在南京市一家三甲医院停车场,记者看到,底层机械停车位人满为患,但二楼却空无一人。现场保安表示,二楼停车场高度王牌有限,大型SUV无法停放,车主一般不愿意自己操作,认为举升困难,碰撞风险较高。在安徽合肥某商场一楼停车场,很难找到普通的标记停车场,但机械停车场却空无一人,控制内的设备通电且布满灰尘。许多车主宁愿非法停车也不愿使用机械停车位。具体机械停车位的名称规范显示,长度限制为5米,宽度为1.9米,高度为1.55米,重量不超过2吨。不少车主表示,停车过程很考验驾驶技术。狭窄的距离很容易造成轮胎和后玻璃的划伤,而且进出车也很不舒服。据行业公开资料显示,机械停车位已分为升降行走式、垂直循环式、塔式等,不同设备的价格相差很大。标准的两层简易电梯,步行到停车位相对便宜。考虑到设备价格、安装价格等成本,目前一个车位的市场价格在12000元至26000元之间。尽管开发单位一期投资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但建成后设施利用率普遍较低。 “大量机械停车场变得鸡肋、无用,出现了不能用、不能拆的问题。”安徽省物业管理协会业主工作委员会业主主任凌德清说。标准滞后、管理混乱、利用率持续低下。受访者指出,机械停车位之所以受到诟病,是因为其原有的设计理念。施工目的只是为了经受验收。为了满足当地对房屋建设项目停车位配比的要求,一些建设者往往通过减少地面开挖、增加停车位来弥补数量。后期运营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尺寸标准严重滞后。目前适用的《车库建筑设计规范》是2015年发布的行业标准,建议小型车一般尺寸为总长4.80米、总宽1.80米、总高2.00米。记者走访多地发现,尽管放宽了“长不超过5米、宽不超过1.85米、高不超过1.55米、重量不超过2吨”,但仍然不适合一些大型新能源汽车,也难以满足充电需求。今年7月,江苏省工信厅信息化回应新能源汽车无法停放在机械停车场的问题。其表示,随着大尺寸车型销量占比的增加,亟需加强与整车制造、车库建设相关标准的对接和适配。其次,经营门槛成为“拦路虎”。机械停车设施是专用设备,需要专人操作和定期维护。记者在贵阳益田城等配备专业运营商的车库看到,二楼车位利用率较高。运营商表示,一般情况下20至50个简易升降位就可以管理,但上下班高峰期社区集中停车需求量大,且设备升降效率低,难以应对。此外,部分停车保安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最终培训或获得相关资格。以往,不少地区法院都曾审理过因机械停车位操作不当造成车辆损坏的纠纷。 2023年11月,广州市海珠区彩智大厦全自动机械立体停车库发生坠落事故,造成1人死亡。根据市场监管部门的规定,机械车位停车必须每两年检查一次,不使用时也必须办理停车手续。 2023年,北京银河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因未定期检查千余个机械车位而受到处罚。第三,高昂的隐性运营成本使其“不可避免”。机械停车位可供购买或租赁。富依曼车库回收服务商的一位经理透露,目前它们主要以租赁为主,多集中在医院等停车费较高的地方。如果一个社区或写字楼配备专人管理,还要每年检查和维护费用,那是不划算的。他还指出,很多机械停车位只满足寻呼要求才考虑大楼交付。验收合格后,无人负责。长期使用后,零部件容易腐蚀,产生安全隐患。从“只构建它”到“构建它并使用它”。探索多站点解决方案的受访者认为,城市停车问题不应该用“僵尸停车位”来解决。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停车技术的进步,机械停车位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亟待改变。只有提高停车资源的使用效率,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首先,行业标准要及时修改。 “现行国家标准已经实施十年了。快还“汽车产业发展,标准明显落后。”贵州省停车管理部门一位干部表示。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也呼吁国家层面推动立体车库建设标准修订,引导安装更大更强的承重设备,满足大型新能源汽车停车需求。二是要严格把控建设规划。2025年6月,《中国停车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联合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停车设备工作委员会等发布的《2024年》显示,从2020年起,机械停车设备年销售总量和新增停车位数量逐年下降,新增泊位数量将少于到2020年减半。广州、杭州等地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发文明确,新建建筑原则上不得使用机械停车。凌德庆等人认为,机械停车位是一定时代的产物,目前已经逐步退出停车市场。多个领域的实践表明,它不仅用户体验较差,而且维护成本较高。大部分地区不再鼓励建设或停止审批。确有需要的,应当在规划审批阶段评估其实际适用性。最后,鼓励拆除或改造。目前,我国部分城市社区基于使用便利性,拆除了机械停车库,重新分配停车位。安徽一社区干部表示,根据《物业管理规定》,机械停车场的拆除或维修需要经过一定投票业主的比例,但业主之间很难形成共识,开发商也不愿意配合。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住房物业管理处处长文军等建议,拆迁谈判要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居委会、业主、开发商、街道和政府部门的作用。此外,还可出台专项政策支持升级转型。例如,北京市综合交通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关于规范机械停车设备建设和更新的指导意见》提出,规范新建设备建设,鼓励现有设备更新和维修,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不超过30%的固定物业补贴。